2025年1月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拟跨省转学情况公示》,称7名学生拟跨省转学。 “太傻了!”这几乎是多数人在看到这条信息之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反应。 尤其是其中的三位同学,他们的选择,令人目瞪口呆。 同学一:从北京物资学院转学至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是全国唯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公办本科高校。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 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拉萨,是一所高职专科,十多年前,由两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来。 同学二:从北京建筑大学转学至西藏农牧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5 个,达到全部本科招生专业的70%。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在全国建筑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西藏农牧学院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01年曾与西藏大学合并,2016年又重新恢复设立西藏农牧学院。 同学三: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转学至哈尔滨师范大学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考生口中“最神秘的大学”,不包分配,却有90%以上毕业生可以成为公务员! 该校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唯一直属的高校,所有专业均在本科提前批录取,投档成绩要求达到当地本科一批最低控制线或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以上。 哈尔滨师范大学位于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是黑龙江一所省属重点高校。 每年高考期间,考生无论报考哪个批次,绝大多数人都会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冲、稳、保”。 所谓“冲”,就是踮起脚跟往上蹦,用自己的分数使劲冲一冲。你的分数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根本上不了这个学校,但是万一要是冲上去了呢。 冲上去之后,你一定会欢呼雀跃,毕竟,以一个较低的分数上了一所较高层次的学校。 然而,并不是所有冲上去的人都值得庆幸,也有一部分人因为“高处不胜寒”而黯然退出。 从上面这个《公示》里可以看出,这7名同学无论哪种情况,转出的学校录取分数都比转入的学校录取分数高。
事实上,上大学之后再转学的现象由来已久。 从过往的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早在上个世纪,就有零星的案例出现。 然而,由于其操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难题,使得许多人即便知晓有这样的途径,最终也只能望而却步。 比如说,转学往往需要涉及到两所高校之间繁琐的手续和流程,包括学籍的转移、课程的对接、学分的认定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转学的失败。 而且,不同高校对于转学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要求学生的成绩达到一定的水平,有的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考量。 所以,多数人宁愿选择回家复读重考,也不想走这条看似充满不确定性的“下坡路”。 事实上,仅202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分别于2024年1月18日发布公告跨省成功转学8人,7月22日再次发布公告跨省成功转学6人,由此可见北京地区大学跨省转学已成为一种常规业务。
公告详情:https://jw.beijing.gov.cn/tzgg/202401/t20240118_3539251.html
公告详情:https://jw.beijing.gov.cn/tzgg/202407/t20240722_3756266.html
当初“冲上去”的考生都是相似的,现在走“下坡路”的考生各有各的理由。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转学: (1)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诊断确认,不能在本校学习,但尚能在其他高等学校学习的; (2)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学则无法继续学习的(特殊困难一般指因家庭有特殊情况,确需学生本人就近照顾的); (3)研究生因导师工作调动或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指导的,以及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情形。 同时,教育部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高考分数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相应年份录取分数的; (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4)通过定向就业、艺术类、体育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 (5)未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或未使用高考成绩录取入学的(含保送生、单独考试招生、政法干警、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等); (6)拟转入学校与转出学校在同一城市的; (7)研究生二区招生单位录取的转入一区招生单位的; (8)跨学科门类的; (9)应予退学的。 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可以转学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学生本人的健康原因;二是学生家庭的特殊情况。 你觉得大学生转学都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